网站首页 公司介绍 资讯动态 鱼与熊掌兼得 无土农业循环设施 无土农业循环文献 专家团队 联系我们 在线询单
现场视频实录 无土农业循环工程

资讯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半是农夫半是僧———— 记无土循环农业专家徐善新

作者:

日本《东方时报》前主编  叶雨


  2018年9月3日18点30分,坐在电视前观看了专访徐善新先生以农治水,造福养殖场的专题片巜猪粪里淘金》(CCTV-7)。

  对于徐先生上了央视这件事儿,我的感受也许与其他朋友不同,在内心并无太多为其兴奋、为其喝彩的冲动,更多的则是感叹——这纪录片来的太迟了!

  中国水污染、农产品污染的问题早已相当严峻,数年前就有报道: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超标。这纪录片若能早些播放,使这大道至简的生态治水技术广为人知,那么它在治理水污染中,势必能发挥更大作用。

  然,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开放,总是需要时间,草根专家能以自身过硬的技术上央视,这在早些年却也是不敢想的事情。


20191015192015911591.jpg


  任何一个成功,都是由不为人知的付出堆砌而成;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着超出常人想象的忍耐与坚守;

  任何一个真正的成功者,都有着常人所不及的精神世界,而这世界却是从无数的心酸、失败、艰辛中孕育而生的。

  徐先生,亦然。

  当兵的经历,造就了他军人的爱憎分明、铮铮铁骨。

  幼年乡村的生活,给了他体恤农民,爱山川大河的情怀。

  文学专业、作家的经历,更是赋予了他英雄情结以及宽广的胸襟。

  徐先生的的成功绝非偶然,一切尽是情理之中,必然的结果。甚至可以说,社会今天对他成功的认可,来得太迟了。

  这是如我,与其相识近二十载,一个新闻工作者出身的人,由衷的感叹!只因见证了数载寒暑中,徐先生是如何一路走来的!心中,惟有敬重!

  在当下道德底线几近沦丧、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中,发生在徐先生身上的事情,会让这个社会中太多的人认为——徐善新是傻子!但同时,也会让这个社会中很多人觉得,中国有这样的草根,是社会之大幸!

  八十年代,30多岁的徐先生,是一个利用业余时间出版文学作品百万余字的知名作家。但是,正当其文学创作蒸蒸日上之时,在1996年的10月,他却突然投笔从农,在安徽安庆市郊区开始了种植水生蔬菜的生活,并拜著名蔬菜专家——苏州市蔬菜研究所鲍忠洲等人为师,开始刻苦钻研水生蔬菜生产技术。 

  1998年的洪水季节,徐先生从一个管涌得到了启发,选择去大别山高寒地区岳西县试验种植高山反季节茭白。之所以选择大别山,那是徐先生的内心的情结,他将大别山视为第二故乡,那是他17岁参军的所在地,那是他三观形成的地方,他对那里,有着难以名状的感情。而那里,更有可以使茭白在高温季节上市的山泉水……

  2000年冬天,徐善新和岳西县农民签订了五包合同——包技术、包产量、包回收、包价格,包赔偿。革命老区的农民,踊跃参加,从2000年的17.1亩,很快发展到数万亩,于是一举成功。一个文人,无任何头衔、无政府扶助、无专家待遇、更无投资者的护航,为此,徐先生倾其所能,走遍每一个农家,踩低了农民的田埂……

  当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以及其他媒体多次报道该项目,高山反季节茭白销售到大江南北。时至今日,19年过去了,这一技术依然是当地人致富的法宝,且被评为中国十大扶贫案例。

  但对于徐先生,所收获的不过是先后获得了安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00元奖金)、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00元奖金)而已。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人意料的苍凉……


QQ截图20200110102128.jpg


  他用五包的合同,带动老区人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自己却被逼上了家无隔夜粮的境地!

  大年三十,讨债者追在家门前,而他则不敢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当地生产队长锁门逼债,让他七天未见炊烟……

  他的经历,竟如同——革命者徐锡麟被挖心炒食下酒一般!

  人心、人性、人的良知究竟是什么?在那一刻,我相信一定让徐先生深深玩味过,哀莫大过于心死,定是他那时的心境。

  多年后悉知,在我眼中强悍的人,那时曾真切的经历了生与死的选择。有幸的是,他艰难地从“鬼门关”爬了回来,并接受了生活给予他的再次洗礼——

  他要每天清晨自己拉着菜赶往菜市场,卖掉自己的蔬菜。并承受过黑社会的威胁、被管理人员的训斥和没收秤砣!

  屋漏又逢连雨时,他雇用的职工,开车送菜时又出了车祸,死伤各一人;经济好转后,无良之人携了农药跑到他的基地自杀(未遂),目的只为死在这儿能讹些钱财……这就是当年他真实的生活,人生的谷底。

  直至此刻,徐先生仍有机会选择放弃,回归文字的天堂,毕竟他曾是一个风华正茂的作家,他的作品曾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少年儿童等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出版,并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和电影。他有回归的资本。

  然而,他依旧选择了粥碗照镜、坐禅冰河的道路,继续研发新技术。

  以德报怨,是徐先生的为人,别人对他的种种伤害,并未影响他对农民的爱,他常感叹:“中国农民是在凭老天赏一口饭,遇上了天灾就会颗粒无收。长江流域,更是备受水患之苦,一场大雨就能将他们的劳作化为乌有。我就是要利用自然水体无土种植技术,来改变数千年来人类和洪水为敌的传统,让人们有效地、有计划地与洪水和谐相处。”

  “中国已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乡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下务农的大都是老弱病残,而水上种植能最大程度上节省劳力、体力。”

  “少年时代的乡间曾经山明水秀,而今却已是满臭水横流,让人堪忧!”

  这些都是徐先生心中所思所想,他不为名利,他内心所爱着的是苍生与大地,他愿以一己之力,倾其所有,努力来改变这些在他心中、眼中的苦痛。

  他不是圣手妙医,却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未接受过任何外力给予的经济资助、政策的优惠,他不讲吃穿,不知享受,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仅跟着自己的内心感望走向了成功。

  自然水体水上无土、无基质种植,是新生事物,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而用水上种植植物来恢复生态治理污水,更是需要通过各种尝试,各种试验。每天、每年,周而复始,徐先生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模式,摸索新路。此中辛苦,正如他所言,“是用汗珠丈量的岁月,用泪珠砸出的道路!”


  多少个春夏秋冬,在安徽安庆市他的无土农耕基地中,时时可见他的身影在池塘边闪动。他要观察、研究自己培育的种苗的变化,受寒了如何处理、受热了如何解决、怎样的水质最有利于它们生长、如何让它们不借助化肥农药茁壮成长……

  就这样,他在继高山反季节茭白技术成功后,又先后研究了自然水体种植四季无土富硒水芹、无土富硒水稻的技术。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旱地才能生长的小麦,也在水面无基质种植成功,为北方冬季治理污水、增加水面景观和经济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

  “有水之处皆为土地,种植粮食蔬菜,将种植、防洪、净化水体、景观、旅游、文化融为一体,一物多用,可为国家增添几千万亩绿色的土地,可以将农村尤其是易患水灾的地区,打造成美丽异常、与洪水同步起降的诺亚方舟。”


QQ截图20200110102214.jpg

QQ截图20200110102219.jpg


  源于此想,徐先生坚持了五年,又研究发明了利用风能、自我旋转的多功能水体美化、净化复合神器——“云上花园”。并取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一个人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不容易,而对于一个作家出身的人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他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虽研究种植水生蔬菜,积累了经验、知识,但对有关工业机械方面的知识却是空白。

  五年中,徐先生无数次修改方案,无数次投资、无数次试验。年过花甲的他为感受风速,会在不同时间常立水边,观察“云上花园”在水面旋转的情况。

  2015年的春节,员工都已放假回家过年了,徐先生竟自己穿上皮裤,带上工具,连续半月有余,每天一两个小时,在刺骨的冰水里近距离观察、思考,一点点调整“云上花园”上的“月亮”角度,以便更好地利用风能。

  在攻克“云上花园”瓶颈的最关键时,一月之间他白了头。此刻,关心他的人都开始劝他,别搞了!你一个文科出身的人,搞什么发明呢?那是理工科教授、环保专家的任务,再说,你花的资金,都是自己赚来的血汗钱,有那钱,你莫不如养老了!你的技术使数万农民连续致富18年,也没有人奖励你一分钱!

  更有人背地里嘲讽说,现在人类都飞到太空了,他却回避使用电力,想回到原始社会吗?他就是一个拿着长矛斗风车的“唐吉坷德”。

  而徐先生听到这些时,却说,“山不青,水发黑,民族的生存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分工!那些为国家牺牲的无数烈士,又拿到了多少钱呢?我不是为专利而努力,我是看着有黑水不能快速有效治理而痛心。就算是唐吉坷德,至少我还有拿着长矛斗风车的勇气!”


20191015192783038303.jpg


  几年来,他视黑臭水体为宝库,自己投资科研,以农治水,以水富农,在黑臭水面上种植的水芹和水稻,在北京检测257项指标全部合格,尤其是重金属三项没有检测出来,两项仅仅是国标要求的%5。为我国黑臭水体尤其是养殖废水的治理,找到了资源化利用的捷径。也许正是因为徐善新的贡献,以及其发明的无土农耕,防洪农业,以农治污的理念和技术,2016年8月,新华社给予专文报道。2018年9、10月,中央电视台7频道科技苑两次给予报道。

  2018年10月8日,在央视参加中国乡村振兴大讲堂之后,徐先生和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教授一起,被聘为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

  此后,他又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在高寒、缺水的吕梁山海拔1440米的地区,指导养殖场开始了四季治污、四季绿化、四季赚钱的无土水生蔬菜立体种植、养殖,把利用养殖场粪便作为第二个经济增长点,今年9月,他在现场受到了农业部副部长的接见和肯定。

  23年来,徐先生为水生蔬菜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所有的科研经费都是自筹,虽然苦不堪言,却反而促成了他一系列投资少、见效快的“无中生有”。

  他从来不是仅仅解决生产当中的某个瓶颈,而是能攻破农业某一个领域的难关——

  从高山冷浸田反季节茭白,利用高山气候和泉水使老区数万农民连续致富19年(从种植水稻亏本变亩产值万元左右,解决了高山冷浸田低产的难题);到自然水体无土农耕和洪水和谐相处,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农业抗洪方式,并把无土农耕和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直接嫁接;到发明北方高寒、干旱地区四季无土生态治污难题等等,都是在某个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创造。能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个研究本专业的专家、教授来说,已属不易,而对于一个半路出家、全靠自筹经费的文人来说,尤其难能可贵。

 

20191015192845734573.jpg


  据悉,近期徐善新又在无土农耕方面开展了颠覆常规的研究:一块水面可以种植数倍面积的蔬菜,将为养殖场治污节约大量的土地,产量惊人,而且没有任何污染。

  他是一个有诗人情怀的无土农耕专家,在长江大学授课时,他能将种植、治污这种枯燥无味的课程,融入历史、文学、风土人情,并作诗吟咏,让课堂生动、充满了活力,甚受学生喜爱。

  他还是文人,只是,他将自己的案头搬到了烟波之上!

  谨以徐先生一首诗作,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更能让人体会出他的情怀——

  冰河坐禅水上耕,

  半是农夫半是僧。

  风弹竹影吟稻浪,

  夜伴鸣蛙诵真经。

  脸上桃花泪中开,

  汗里新诗雪下鸣。

  白发三千仰天啸,

  竹杖落处绿芽生。




公司介绍 | 资讯动态 | 联系我们
无土农业循环生态网 版权所有
地址:  电话:
邮箱: